如何走出青春期六大心理误区?
发布时间:2022-05-27 16:00:57 浏览量:336
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此,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出现心理错误,甚至心理滑坡,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好奇,好胜,片面虚荣。
随着生理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青少年的自尊与日俱增。但是,这种自尊很容易被虚荣心的追求扭曲。比如用片面的虚荣心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好胜心、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年来,吸烟和饮酒的青少年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受好奇心驱使,把自己变得像个大人,交友更容易,更轻松,潇洒,大方,争强好胜,所谓的“心理叛逆”。有些女生太追求打扮,走社会前强调高消费。如果任由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发展下去,可能会误入歧途。
对文化生活的不满
有这种心态的大多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青少年。他们认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书本、电影、电视剧中的生活方式差距很大,或者文化生活内容贫乏,或者被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枯燥单调的生活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产生不满或厌倦。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会盲目地在社会上寻求精神刺激和所谓的欢乐。可想而知,如果任其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由于身体发育性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青少年逐渐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的求爱心理开始萌芽。但他们受限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对爱情的认识还很肤浅、朦胧,所以幼稚、不成熟。有些人急于寻找机会体验恋爱的滋味,所以会出现早恋、多角恋等不良现象。比如有一个高中女生,她希望三个男同学可以帮助她:一个要好好学习指导学习;一个要会说话会玩,陪她玩;另一个要善解人意,成为她忠实的仆人。经过一些尝试,她能够得到她想要的,同时和他们保持着超级友好的关系。当被问及将来会嫁给谁时,她轻松地回答说:“我还没想过要结婚!”这种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是有害的。
神秘和性冲动心理学
青春期后,由于性功能的迅速发展和成熟,青少年对性知识产生了兴趣。但由于未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一定的性神秘感和无知。在这种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恋爱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性道德和性文明知识,以致无法控制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容易产生性冲动,最终导致越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压抑自己的自卑
自卑是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一种缺陷,贬低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可以伴随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内疚、悲伤、自责等。自卑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进而加深自卑感。大量事实表明:正规考试分数低,留级,经常被批评,高考失利,找不到工作或工种不理想,不被领导重视,婚恋受挫,甚至看起来还不错;体型不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等,这可能是自卑的原因。自卑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是非模糊心理
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大部分青少年经验不足,阅历浅薄。如果放松对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容易产生模糊的是非心态。此外,一些家长或老师采取封闭的教育模式,导致青少年产生各种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对是非漠不关心,与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甚至误入歧途。
青少年不良心理的研究及其预防的实施应受到社会的关注,亟待加强。青少年自身也要加强自身政治心理素质的培养,表现出克服和摆脱上述不良心理的勇气和毅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2021儿童蓝皮书》提到,在青少年阶段,抑郁症状发生率超过26%,中学生饮酒率达到41%,使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巨大挑战。
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的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父母离异、生二胎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如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瘾、网络欺凌等问题)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沉重的学业压力、升学竞争压力、校园欺凌、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刺激和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非自杀自伤和自杀行为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018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约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对全国15个城市73992名6-16岁儿童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7.6%,其中12-16岁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19.0%。男生的发病率高于女生,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网络影响和家庭关系疏远是最大原因。
2019年,台湾省公布了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包括网络时代对社会的影响、父母的工作压力、对青少年的支持减少、青少年不得不独自面对不可预知的环境等。尤其是在近几年的疫情下,家长应该如何观察和协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济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站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总结了三种常见的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类型。
1.重度网瘾者从小就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而且由于近年来的疫情,他们与现实世界的人接触很少,社交能力较弱,这往往导致他们无法走出家门,高中时拒绝入学,成年后无法达到工作门槛。
2.被欺负者在小学高年级被同龄人欺负。如果升初中时他的人际关系没有得到改善,身心压力没有得到缓解,他往往会转向网瘾,或者引发身心症状。
3.课业困扰的人是两个极端的党派。一方小学课业优秀,初中成绩却不如预期。对方因为课业不好而彻底放弃,导致自信心低落或同伴压力,可能导致恐慌和创伤综合征。
面对青少年自杀,父母的支持是出路。
台省育儿教育专家刘瓷辉博士提出了亲子问题咨询中常见的关键问题:“当父母是孩子的堡垒时,孩子就会回家”。在咨询案例中,她经常发现孩子有一种状况,家长通常是最后才知道,或者家长不愿意接受现实。大多数孩子害怕被骂,所以选择隐瞒和欺骗,导致更大的伤害和不可挽回的错误。
“爱里没有恐惧;当爱结束时,恐惧就消失了。因为恐惧包含着惩罚,而恐惧的人在爱里并不完美。”(约翰一书4: 18)
刘博士说,中国家庭的沟通,家长往往不自觉地成为讲师,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难免会被封闭。鼓励家长学会用温和但坚定的态度和语气与孩子沟通,从长远来看,一定有助于与青少年和孩子建立良性的沟通模式。
亲子关系需要内外兼修。专家建议采取七项关键的实际措施。
在青少年荷尔蒙的影响下,身心会有很多剧烈的变化,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与周围人的紧张关系。但是,父母是孩子此生最好的队友,无论是早期的疏导,还是孩子的行为偏差需要心理疏导和治疗。一些咨询心理学家提出了七个关键的实际做法,帮助父母在家庭中“先安顿下来,然后在外面忙碌起来”:
1.经营家庭价值观在日常亲子互动中活出真实正确的三观,不断审视自己,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家庭的一员,而不是个人拥有的财产。要理解真理的传递,最需要以身作则。
2.关系重建:学会用孩子的语言倾听,不评判批评,对孩子敞开心扉,让父母发挥力量;在家调整作息,排出每周的固定时间,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细心时间里。
3.提升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从他们身上建立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独特性。不要拿“看得见的具体分数”和别人比较,而是用“对人生有意义的抽象分数”奖励孩子,比如态度、坚持或进步。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或者邀请他们进入父母的工作场所,体验他们的工作面貌,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专业内容。
4.教不同年龄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手机为例。在养育“滑一代”上,你需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示范做手机的主人”。而婴幼儿属于“无法无天期”,需要从小到小学的“他律阶段”进行规范和保护。如果需要在线学习,建议把自己的手机换成可以让父母保管的平板电脑。初中以后会按要求每天开放一个小时左右。在高中阶段,建议使用。
5.学习边界教孩子尊重对方打击欺凌的想法,提前讨论使用网络社交软件的利弊和自我保护的方式。
6.寻求帮助。如果你的孩子处于欺凌中,你需要用同样的方式倾听孩子的声音,并通知老师,通知学校处理。目前小学到高中都有咨询室,家长可以申请学校或者咨询站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也可以在社区和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的咨询心理医生。
7.心理和身体支持咨询心理学家表示,案例中的“拥有宗教信仰”和“在友好的环境中给予支持”对青少年自残者有明显的帮助。刘博士还指出,在青少年时期,儿童定期参加教会青年团契,哥哥姐姐的辅导,同伴关系的建立,以及积极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批判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学会被爱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还可以让孩子在未来更懂得爱人和自发的反馈。